和小麦玩摔跤游戏怎么玩

撰稿:高亚平

整理:孟令武

图片:基本来自网络,谢创作者

摘抄:上世纪六十年代,孩子们常在一起玩耍。一些玩过的游戏,无论过了多久,都是那么令人难以忘怀。尽管当时的物质条件远远不如今天,但是要论游戏的趣味性和给孩子们带来的欢乐,那些简单的游戏似乎毫不逊色。过去的学校,没有把分数当成惟一的衡量学生优劣的标准,孩子们也没有感受到升学激烈竞争的莫大压力,因此有很多时间用来疯玩,这在今天看来简直是难以理解的。当时的学校布置的课外作业不多,很多在学校里就做完了,学生们回家就是玩耍。特别是当时的家庭里没有电视机和电脑,多子女的家庭居多,孩子们放学后都是扎堆儿凑在一起玩耍,所以玩得格外有趣儿。

童年

当年,这些儿时的游戏曾经让我们流连忘返;

如今,回忆起这些游戏依然让我们梦绕魂牵……

一、游戏、活动竞技类:

50)爬树:比谁爬得快、爬得高。

51)玩“东南西北”: 玩的时候,就问对方:“你要哪一面?”对方说:“我要北面。”

      打开一看:“哈哈,你是放屁虫。”

52)搭城门 :先由两名小朋友双手相拉并高高举起,意寓搭起的城门。其他小朋友们要一个跟着一个唱着歌谣从城门下钻过去。等大家把儿歌念完,立即关掉城门,被套在城门里的小朋友就要回答问题,说出来了,就继续玩,说不出来,就要表演个节目,然后重新开始游戏。

53)梳子篦子 :她俩背对背站着,四臂勾在一起,然后一人弯腰把另一个人背起,放下后,另一个人又把对方背起。

54)捻捻转儿 :玩的时候,拇指和食指捏着捻捻转儿的上端,用力一捻,猛地松手,它就在平整的地上或者桌面上旋转起来。

55)瞎子背瘸子:两人一组,一人背着另一个人,背人者蒙眼,先原地转三圈,然后开始背另一个人,由背上的人指挥前进。背上的人双脚不能着地,背人者不能用眼睛看,要相互信任,提高团结协作精神。

56)吹蒲公英: 女孩子尤其喜欢吹薄公英,好像很浪漫,很幽雅。

57)抓子:又叫当子儿。两人叉开腿面对面坐下,先由一方将一把碎石子散扔在地上,再将一颗扔向空中,趁这当儿用手尽量拾抓地上的石子,随后再接住空中落下的石子。然后将拾抓起来的石子放入另一手中,继续以上动作,直到将地上的石子抓完。接不住空中石子为失败,游戏交给对方进行。最后以抓拾的石子数定输赢(有规定抓拾时不能碰其它子,碰到算坏,由对方开始)。

58)猜灯谜

59)算盘游戏

60)跳马:一人弯腰当马,其他人轮流跳过去,当马的越升越高,谁跳不过去就替换成马,常有强行下压倒马的事发生。也叫“跳山羊”,当年普及率极高,几乎全中国的孩子都是高手。一个人当“山羊”,其他人助跑一段后,撑住“山羊”的背或双肩,双腿分开从“山羊”头上越过。“山羊”会越长越高,先是手撑脚背或小腿,然后手撑膝盖,再站直。

照片名称:跳马

所属相册:贴图

照片描述:那个岁月,学校的体育器材非常贫乏,这项民间自娱自乐的危险“运动”,是男孩子们的最爱,乐此不疲。

61)推马车:乙脸向下,两手着地,甲掂着乙的两个脚脖,乙用两手交换前行,意为推马车。

62)摔跤

63)挤油渣(挤香油):一般冬天才玩,一排人靠墙站好,一起往中间挤,谁被挤出来,谁就是油渣。“挤呀挤呀挤香油,挤出来巴巴换糖球”,劲儿大的就把劲儿小的挤出来了。

64)吃槐花、吃榆树钱、摘酸枣、摘麻果、够梧桐子:

采摘槐花(够槐花)

摘酸枣

摘麻果

  路边的榆钱,四月上旬就落得差不多了。小时候能吃到嫩绿的甜甜的榆钱是很得意的。

够梧桐子。

梧桐属梧桐科梧桐属的落叶大乔木,高达15米, 《花镜》一书里说:“梧桐,又叫青桐。皮青如翠,叶缺如花,妍雅华净。四月开花嫩黄,小如枣花。五、六月结子,蒂长三寸许,五稜合成,子缀其上,多者五、六,少者二、三,大如黄豆。” 最难得的是这厮的种子、花、叶、根、皮等均可入。

  小时候,一个城市没几个电影院,一般都没钱去看,五分钱一场也拿不出来。有时周围厂矿放露天电影,我们就早早拿个小板凳去占地方,有的还爬到树上,趴楼顶上,或是坐电线杆上、坐砖块上,甚至就是挤到前面靠边站着,多冷多热多远都不在话下!

一旦影幕正面实在人太多或来晚了,还可以在影幕后面看,只是人和字都是反的,就是水平转了180度而已,左右旋转,不是上下翻转,还能凑和看。

65)看小人书、看电影

66)滑滑梯

67)扫射 :尿得高,尿得远。

68)坐花轿

69)扯锯 拉锯:拉锯,扯锯,姥家门口唱大戏,接姑娘,唤女婿,小外孙也要去。他妈不让去,嫌他太淘气……

70)跷跷板

71)火车轧钉:我记得小时候,有一段流行把大钉子放铁轨上,火车一压就成扁的了,巨像宝剑,那时候拿一个这种瘪钉子,相当拉轰……

72)拣瞎了的炮仗哧花:不用花钱或没钱买鞭炮,常这样玩。每当过年放鞭炮,就会捡些光滑的鹅卵石,再去炮仗皮里找那些未点燃的鞭炮,撕掉鞭炮外皮取出里面的火药,接着用纸包好火药和鹅卵石,用力猛得一摔,“啪”的一声巨响就会在耳边响起。或者捡来没响的炮仗(也叫小鞭),折断露出火药,点着火药“哧”的一声,看火花喷射也是一种享受。再进步一点,就是同捡来震掉没响的带捻的炮仗结合,将带捻的炮仗的捻放到撅断的炮仗的火药上,就像架起的轻式机关枪,点燃炮仗捻,随着炮捻的燃烧,就会连带哧花,接着就是炸响,不花钱看哧花听炮响,又是自己操作,真美!

73)踢沙包:是孩子们非常喜爱的游戏之一,在游戏过程中,既发展了孩子们的平衡协调能力,又锻炼了孩子们上下肢配合能力等。踢沙包需要的场地小,玩具可随身携带,方便耐玩,而且在游戏过程中还能培养孩子们的竞争意识。踢沙包是以所踢次数多者为胜。

74)这是女同学在冬天课间时,为缓解上课时被冻僵的脚常做的游戏。

 75)摸树猴: 

       这是胆量和智慧的游戏。玩这个游戏的是八九十来岁的孩子,太小的不会玩,太大了不想玩了。

   “摸树猴”就是在树上捉迷藏。玩这样的游戏人越多越好玩,当然也不能太多,五六人、七八人最好,再多的话在树上就躲不开了。

      用伸黑白手(就是手心手背)或者剪包锤的办法选出一个人,他就是捉人的人。上到树上前,我们先用手绢或者红领巾把他的眼蒙上,然后大家各自选好一个位置站好,一个人说“开始”后,捉的人马上开始行动了,他要在最短的时间里抓一个替他的人。这个游戏必须有爬树的技术,要胆大、细心,并且对树况要熟悉,否则蒙着眼睛是无论如何也不敢走一步的。捉住一个人,第一个人就把手绢给下一个人蒙上,游戏继续。

     为了不被捉住,要尽可能的往细树枝上站,或者往树高处爬,在这中间要敛声屏气,不要弄出声音,即使看到捉的人往自己的方向摸过来,转移时也要尽量不发出声音,因为捉的人是根据声音来判断哪里站的有人。有时间捉的人总也捉不住一个人,我们便会故意暴露自己的行踪,引他过来,在他过来的一刹那荡到另一个树枝上。当然也有失算的时候,捉的人摸过来了,你又无处可逃,只有乖乖就擒。为了阻止捉的人过来,我们会使劲地摇晃自己所站的树枝,捉的人害怕了就会返回,如果碰个胆大的,说什么也要过来时,因为怕树枝禁受不住两个人的重量,也只好乖乖地投降。

    现在明白了为什么叫“摸树猴”了吧,孩子们就像一群猴子在树上游来荡去,不胆大不会爬树的人只有羡慕的份了。那时间作业很少,好像整天都在玩,放学回家也没有家庭作业,整天疯玩。哪像现在的孩子一天到晚都在写作业,童年的记忆里只有作业了。

    在我们的记忆里,好像没有人因为玩这个游戏出过危险,至多从树上掉下来,摔疼了屁股而已。

76)握手平衡,两人对抗:

         ①两个人脸对脸站立,四个脚在一条之线上,摆出类似于马步的姿势,前脚相抵。两个人的手握在一起,通过向对方施力和放力,尽可能是对方失去平衡而获胜。这种游戏的架势颇有一点“太极”或“推手”的感觉。不仅适合于任何年龄的孩子,甚至成年人也可以玩。

②  两人相对立正,双手平举手掌相抵 ,将对方推退步改变立正姿势为胜。

77)单脚推人:

         每个人只能单脚着地,互相推,尽可能把对手推出界外或者使他双脚着地。 

78)打雪仗

79)划拳上台阶:

         两个人首先站在台阶的最下面一级,互相划拳(石头、剪子、布,Ceⅰ包子Ceⅰ),胜者上一级,看谁先到最上面。

80)找东西:

        这是在“藏猫猫”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不同的是:藏的不是人,而是东西。

81)击鼓传花:

        数人或几十人围成圆圈坐下,其中一人拿花(或一小物件);另有一人背着大家或蒙眼击鼓(桌子、黑板或其他能发出声音的物体),鼓响时众人开始依次传花,至鼓停止为止。此时花在谁手中(或其座位前),谁就上台表演节目(多是唱歌、跳舞、说笑话;或回答问题、猜谜、按纸条规定行事等);偶然如果花在两人手中,则两人可通过猜拳或其它方式决定负者。

82)拾麦穗

83)溜地瓜:从地里翻找漏收的地瓜、花生。

84)拍球:比一次拍球不坏次数。

85)玩纸船:叠纸船放在水盆或水流里,借助手豁水的动力使船行走(配合木板、绳子就更有趣)。

86)游泳:河里、渠里、水沟里、澡堂里、游泳池里都是我们玩水的天地。

87)捞球:无论是皮球还是其它可飘在水面的东西,利用水的浮力就能将掉在洞里手又够不到的“它

”捞出。

88) 打水漂:选用扁形石头、瓦片。玩时用力将瓦片擦水面飞出,瓦片碰水面弹起,继续向前飞行,再碰水面弹起,反复多次,直到瓦片落入水中。看谁掷的又远抛起的水花最多。

89)弹火柴:把火柴头朝下立在火柴盒的黑皮上,用食指摁住,对准目标,然后用另一只手的大拇指按住食指,用食指把火柴迅速弹出去。这样火柴就能“哧”的一声,带着火飞出去。

90)拉勾:两个人的小拇指勾起,一边晃着一边说着“拉勾上吊,一百年不准变。”平时两个人在许诺的时候用。

91)上房、掏鸟窝、抓青蛙:算不上游戏了,但在儿时有这重要一页。除了男孩子,有些顽皮点的女孩子也有此一笔,勇敢的体现吗!

1、苏式尖顶楼房的最高层走廊里有一个出入孔,主要用于维修上下。顺着此孔爬进去,脚底下实际是顶层各家房顶,上面就是楼瓦,掀个窟窿,钻上去就是楼顶。那时的楼层高,下望还是很怕人的。那时的屋顶不是水泥的,很脆弱,同学WXZ就是在我们退回时在走廊顶掉到走廊里的,小孩韧性好,毫发无损。

2、掏鸟蛋、逮麻雀,很多孩子都干过,况且那年代“除四害”,麻雀是四害之一。我们是在晚上带上手电,在各平房屋檐下寻觅。麻雀又叫家雀儿或老家贼,它夜盲怕光,晚上看不见,手电一照动都不动,手到擒来。

3、捉青蛙也是晚上用手电。在池塘、在河边,循声判断多少,一旦发现青蛙踪迹电光罩住,它不会跑,等你擒来入囊。

92)爆米花:小时候的爆米花主要是玉米嘣的,想吃甜的放点糖精。还有大米、小麦嘣的。

93)儿戏:挑逗

94)放大镜点燃纸

95)杆秤称体重的岁月(同称小猪娃一个办法)

96)小时候也没什么作业,每天疯着玩不回家。那个纯净,那个乐!

97)小时候玩过的铁锨游戏

二、泥土沙石类:

1) 摔泥炮:下雨后找些湿泥土来,像揉面一样揉好,然后捏成一个泥碗状的东西,将碗口朝下猛地扣在水泥地上,泥碗内的空气受到挤压,冲破泥碗底发出“呯”的一声响,碗底炸开越大越好。

2) 关刀(扎刀占地,“关”在这里是个动词,是“掷”的意思):在下雨后湿土地上,用小刀画出一个方形,二人石头、剪子、布后由赢者先“关”。 赢者用小刀扎,必须用一只手的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捏紧小刀,刀刃朝下,对准要扎的位置,用力向下抛出小刀,将小刀“关”立在方形内,如果在对方的领地扎成功了,拔出小刀并通过“关”出得印子画一条线将方形分割为两块,由另一人挑选要那一块,然后在别人的那一块上再“关”, 就沿小刀刀刃方向划一条直线,将对方的领地分为两份。扎刀者将嬴来的地与自己原来的  地之间的划痕用小刀涂掉,自己的领地就扩大了再分割;如果自己“关”的刀倒了或“关”错了地方,都改由另一人再“关”,直到把对手的地块分割完。 

分田地

3) 沙堆:建筑工地附近的沙堆,也是男孩子喜欢光顾的地方。

① 挖 “陷人坑”: 在沙堆上挖一个坑,用几条树枝架在坑口上,上面盖一层纸,纸上撒上一层沙子;然后就喊:“***过来,这里好玩”。***来了不知情,一脚踩上,整个小腿都会被陷进去。大家(包括被陷者)一阵哄笑了之。

 ② 修沙筑:在沙堆上用较湿的沙子垒出各种生物或一些建筑形状;如万里长城等等。

③ 吸铁沙:用磁铁(小时侯叫吸铁石)在沙堆里吸出很多细细的铁沙,收集起来带回去。把铁沙放在一张纸上,在纸下面移动磁铁,纸上面的铁沙会跟随着下面的磁铁跳动。

三、昆虫、动植物类:

1) 蝈蝈:捉来的蝈蝈放在编好的笼子里,喂它一些像辣椒、葱等辣的东

西;说是蝈蝈吃了辣的东西,辣的受不了了,就要叫。

2) 蚂蚱(扁担沟)、蜻蜓、蝴蝶,知了,拉拉鼓(蝼蛄)、天牛等等。

3) 蛐蛐:根据头的形状有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之分。

斗蟋蟀

4) 磕头虫:一种甲虫,用手捏住它后褪(弹跳腿)下肢下半部分,它会不断地做出磕头的动作,而且上肢会抱在一起,很像作揖。有时能连着磕几百个头。

5) 螵虫(花大姐):将螵虫放在手上并对它喊:“花大姐,花大姐,你家着火了…”。直到它飞走。七星瓢虫是益虫。

6)小兔:养兔真是一大乐趣,各种毛色、大大小小,一月一窝。小兔的精气神让人喜爱。

7)捉蝌蚪、捉鱼:纯玩

8) 干宝头:“干”这里是指干仗的意思。取杨树叶的枝柄,二人各持一枝,做十字交叉相互用力勒,断者输。 老的纤维粗的并且总是能勒断别人的叫作‘大宝头”。

扛(gang)老根...

9) 顶蓖麻子:两人各持一枚蓖麻子,对准头部用力顶,硬的蓖麻会将软的蓖麻顶凹进去,持硬者赢。

四、制作类:

1) ①火药枪:有装火柴头上的火药、鞭炮里的火药、纸炮里的火药几种。(还有打成卷纸

     炮的手枪、呲水枪等)

    ②水枪:水枪夏季玩的较多。拿一截竹管,一端要有硬隔膜,一端是空的。在硬隔膜上穿个小洞,再用一根小木棒,一端缠绑些布条,然后插进竹管里,吸满水,对准玩伴射出去。

铁丝枪:用粗铁丝做一把带扳机的手枪,扳机和机头是一体(一根铁丝),子弹是纸卷,将纸卷折成“《”型,用橡皮筋(多根连接)的一头固定在枪头处,另一头挂子弹绊在机头上。一勾扳机,机头弹起,子弹借用皮筋的弹力射出。比较危险。

③纸弹枪、弹弓

2) 柳枝编帽子:学电影里的解放军战士隐蔽时戴的伪装。

3) 滑雪板:在一块比鞋大一点木板上镶上两条铁丝,然后将这块木板绑在鞋上就可以滑雪了。

4) 做弹弓: 1.大弹弓: 用石子、钢珠作子弹来射麻雀等。2.小弹弓:用橡皮筋来弹射纸叠的子弹。

5) ①柳条哨:初春时柳枝抽条,此时的柳枝皮和杆特别容易分离。折下一根柳枝,从中抽出杆,留下一段管状枝皮,用小刀将管状枝皮一端外皮刮掉,只留一层薄薄的内膜;放在口中用力吹,气流快速通过内膜,产生振动,发出悦耳哨声。

② 杏核哨:吃完杏子,把杏核留下后晒干。用小刀在杏核的一侧钻个小洞,然后拿细竹签通过洞口把里面的杏核捣碎并掏出!哈哈,一个杏核哨就做成了!拿嘴对着杏核上的小洞吹气就可以发出非常响亮的叫声!或将杏核的两个凸面各磨出一个洞,将里面的杏仁掏出,洗干净后放在口中用力吹,气流冲过杏核中间的空腔产生谐振,发出响亮哨声。

③ 叶子哨:右手成拳状,左手包住右手,两个拇指把树叶紧贴住,然后用嘴使劲吹!“噗噗噗”“噼噼噼”“啪啪啪”……什么样的声音都能发出来,好玩啊。

6)做鞭子:甩起来“叭叭”响的。

7)装矿石收音机:我们习惯把那些不使用电源,电路里只有一个半导体元件的收音机统称为“矿石收音机”。矿石收音机是指用天线、地线以及基本调谐回路和矿石检波器而组成的没有放大电路的无源收音机,他是最简单的无线电接收装置,主要用于中波公众无线电广播的接收。由于最初是用矿石来做检波器,故由此而得名。

8)做滑翔机

9)射箭:用自制的弓箭射箭靶,将箭搭在弦上,拉满弓,瞄准箭靶放箭,箭射到箭靶上,一般扎不住,箭头在靶纸上扎一个眼儿就落在地上,但我们仍然玩得津津有味。

10)打电话:一方嘴里发出电话铃声时,另一方将假设电话筒扣在耳朵上听,这方又将假设电话筒放在嘴前说:"喂!",另一方对着假设电话筒答,一来一往。这就是五、六十年代的少年儿童。

11)竹蜻蜓:现在孩子们玩的是现成的塑料"竹蜻蜓"。

12)风车:纸的四角重叠处四层纸之间用胶水粘上,则风车更不易损坏;如果有风,只要迎风站着,手持风车的握杆儿,使风车对着风吹来的方向,风车就会欢快的旋转起来。

13)手绢:做老鼠等样子逗人或吓人。

14)吹肥皂泡:吹肥皂泡的东东可不是可以像现在这样简单到处都有的卖,小朋友是要自己做的,多少肥皂加多少水可是要保密滴!

15)搭积木;五颜六色的木块,搭建我的小房子。

16)骑竹马: 随便找两根树枝,一根是鞭,一根是马。玩起来何等逍遥,何等自豪。

17) 降落伞:在一块手绢的四个角上拴上四根等长的线,然后把这四根等长的线绑在小石头上。然后抛向空中,降落伞会在空中张开,徐徐落下来,再用手接住。反复投掷甚是有趣。

18) 钓鱼:找一个木棍,一头拴上线,线的另一头栓个寸把长的小木棍,再找个小口瓶子(例汽水瓶),具就齐了。操作办法是:像钓鱼一样,人需要站立着设法让小木棍立起来顺着瓶壁进入瓶内,小木棍进入瓶内并横过来,这样小木棍的长度大于瓶嘴口径,再轻轻一提,瓶子就钓起来了,你就成功了。说是钓鱼,实际是吊瓶。

19)  我们都有一双艺术的小手,手腕上都是自编的“土著艺术品”。

 五、折纸类:

①小学低年级常折一些衣服、裤子、青蛙、孔雀,叠船、车、鸽子、照相机之类的。值得回味的是照相机,是由两个折纸件组成,对准***同学,拽动挡板折件的尾条,挡板会向上跃起,露出挡板后面折件上事先画好的人形,便称给***照了张像。折纸是小时候最常玩的游戏了,不过现在能叠的没有几个了。还有叠纸飞机,叠宝,叠纸手枪,叠青蛙,叠东南西北,叠风车,用纸条叠降落伞……真是花样多多啊。好多现在已经不会叠了,真是遗憾啊……

② Pia Ji(口语): (我怀疑这个名字来源于玩它时产生的声音,还是官称“片技”), 主要有三种:

1. Pia Ji:(好像又叫面包):近似于梯形,用纸折叠成。搧在地上“Pia Ji”一声,如果搧起的气流把对方的掀翻,则算赢了。

2. 圆Pia Ji:由硬纸壳剪成,上面有时画一些赵云,马超之类的武将。

3. 三角Pia Ji:;主要由烟盒叠成。把大人抽烟的空烟盒搜集起来,叠成蛤蟆状,然后彼此用力拍打自己的烟盒攻击对方的烟盒,如果把对方的烟盒顶翻了,就可以缴获对方的烟盒。玩这个游戏有技巧,否则两手拍红了,还是输多胜少。当时价钱高的香烟,烟盒的包装也好一些,是孩子们青睐的对象。

③长久不衰的是纸飞机,从小学低年级一直到初中都在玩。有的同学叠的直升飞机惟妙惟肖,真的像极了。     

  记得在一(8)班时,一次上自习课老师不在,很多同学(都是男同学)在座位上掷纸飞机,班主任纪老师的身影在门口一闪, 满教室顿时肃静。纪老师推门进来, 掷飞机的同学都已坐好了, 但掷出的飞机还在教室里飞......

这时的纪老师就像吴斌所形容的“一副怒发冲冠的样子”(那时纪老师总是把头顶部的头发留的很高很厚,脸上有点不高兴整个表情就像是“怒发冲冠”)。

下面是链接,点击文字可现看

 儿时游戏汇编(一)

 往事悠悠

 忆“焦枝铁路大会战”

 玩水

 下乡之前

 下乡期间

 抗争

  • 声明:本文由酷乐剑神独家原创,未经允许,严禁转载!如有侵权请邮箱联系352082832@qq.com